English

中国茶振兴应有时

——“中国茶叶的出路”调查报告之三
2000-02-2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温 源 周立文 我有话说

中国茶叶有多方面的优势,尤其是绿茶和乌龙茶,是任何国家的产品都无法替代的,但产地的优势并不代表产业的优势。

我们拥有西湖龙井、黄山毛峰、碧螺春等名茶,但其年产量都不算多,靠它们不能支撑起一个产业。

振兴我国的茶叶经济,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。

不能有信誉危机

五千年的茶文化,不是可以满世界推销的品牌,市场竞争靠的是质量。

要保证茶叶的质量,首先必须从管理入手。著名茶叶专家于杰认为,茶叶主管部门的频繁更换,不利于茶叶经济的发展;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式,使得我国的制茶业不是向社会化大生产靠近了,而是拉远了。

我国从50年代便建立了茶叶质量评审制度,下达到各省、区的茶叶品种标准上万个,但这并未彻底解决问题。一方面,市场放开后,仅依靠技术监督部门对茶叶进行检测已远远不够,因为产、供、销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问题,事实上,国产茶叶市场的混乱状况,正是由于管理不够造成的。必须建立一个制度化、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和监督体系。

另一方面,茶叶等级质量检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,只能依靠感官分辨茶叶的成色,缺少科学的、有效的手段,这就给那些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人以可乘之机。缺少管理的结果是产、供、销的严重脱节,是众多企业的自立门户,各自为政。

怎样才能制止茶叶质量下滑呢?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管惠贤建议:一、尽快对茶叶生产采用“原产地保护”和“地域标志”等手段,比如“龙井”产于浙江,应该不允许其他省区再使用,这有利于创地方品牌和辨识假冒产品。这种做法也是国际通行的。二、抓住流通关,倡导茶叶专营、自营;只要流通环节把住了,种植和制作环节便会不管自严。

一些专家认为,除质量外,国产茶叶还应该注意调整产品结构,目前传统的饮茶方式正在发生改变,新兴的茶饮料品种如袋泡茶、速溶茶、香味茶和罐装茶等,逐渐走向国际市场,新兴的茶产品不仅质量有保证,而且其附加值也相对较高。

对茶叶的进出口更要加强管理。由于出口茶叶的企业众多,造成对内互相争夺货源、对外竞相压价的状况,致使国产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下降;而且有的企业以红茶出口许可证出口绿茶和乌龙茶。如果不能尽快制止无序竞争,中国茶叶的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困境。

重视红茶和“有机茶”

中国的绿茶和乌龙茶占有绝对优势,几乎没有竞争对手。但应该指出,目前在国际市场销量增势正劲的还是红茶。斯里兰卡是世界最大的红茶出口国,仅1998年上半年出口茶叶(主要是红茶)价值3.94亿美元,而且其价格一路上扬,由每千克2.26美元上升到2.93美元。进入中国的外国茶叶如“立顿”等,也是红茶。一些专家指出,我国的红茶种植面积较小,而且品质也不很理想。中国茶叶要进一步扩大出口,必须调整产品结构,扩大红茶的种植面积,提高红茶的质量。

目前国际市场销量增长较快的,还有“有机茶”,也就是“绿色”茶叶。

有一种说法,叫做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。我国的茶园多分布于远离城镇、工厂的山区或丘陵地带,空气清新,土壤有机质含量高,基本上没有污染,而且,大多数茶区在种茶时有不施用农药、化肥、除虫除草剂的习惯;一些茶叶专家认为,所有这些都为“有机茶”的生产提供了条件。

有机茶是一种高度洁净的茶叶,不容许有一点儿污染,是真正的绿色产品。国际有机食品运动联合会为其制定的标准多达上百条,对土壤、水质、空气,对茶叶的采制、加工以及茶叶中的微量元素,都有严格的无害化要求;要求茶园在三年之内没有施用过化肥和农药;甚至禁止茶农在茶园里抽烟;有机茶生产许可证的使用期限为一年,次年经审定后重新发放。中国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说,有机茶的标准很高,但作为保健饮料其售价也很高,要比一般名茶的价格高出30%-50%。目前我国已有一些茶园开始生产有机茶,但面积较小,未能形成规模生产和出口能力。21世纪人们对茶园的无害化要求将会更高,有机茶的市场也将更大。

“大茶叶”与茶商品多样化

近年来,在洋茶压境之际,国内一些企业一改过去单纯出产茶叶的传统,率先推出一批民族品牌的冰茶和暖茶饮料,如“旭日升”、“奥德赛”、“龙喜”等,其产值均达到数亿元以至上十亿元,茶商品的多样化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,但绝大多数企业仍规模小,实力弱,抗风险能力差。针对这一问题,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童京汉说,到目前为止,我国没有一家能在茶的产供销各环节都占主导地位的龙头企业,这是长期计划经济运作的结果。由于企业规模小,经营只能趋于短期行为,无法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和预测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的发展,粗放式经营的结果是掠夺式的、相互摧残的恶性竞争,从而导致了全行业的亏损。他认为,实施“大茶叶”战略,是振兴中国茶叶经济的必由之路。

据了解,我国最大的茶叶经营企业——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已经有了“大茶叶”战略的构想,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:一、对茶叶产业进行战略重组,迅速形成龙头企业;二、综合开发利用茶叶资源,实现产业化经营;三、进一步拓宽国内国际两大茶叶市场,实现品牌经营,创出真正的世界名牌;四、实现茶叶科研、教学、文化、信息和茶叶经济的一体化,相互促进,共同发展。该公司正准备组建茶叶股份有限公司,以茶叶种植、加工、内外贸等为主营业务,以高科技投入去获得产品的高附加值。

童京汉说,“大茶叶”战略符合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,有利于政府制订出更为明确的茶叶产业政策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